第四代棉鈴蟲發生趨勢預報
據各棉區區域測報站監測,今年第三代棉鈴蟲總殘蟲量,黃河流域大部棉區比去年偏高,長江流域棉區普遍低于去年;晚發遲衰棉田面積比率,黃河流域大部棉區高于常年值,長江流域棉區比常年偏低;8月份氣象條件對長江流域大部棉區棉鈴蟲發生有利。預計第四代棉鈴蟲在河北南部、山東西北部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東部和江漢平原大部為偏重(4級)發生,河北和山東大部、天津、河南、湖北其余地區為中等(3級)發生,山西、陜西、四川、江蘇、安徽為偏輕(2級)發生。
第三代成蟲和第四代卵高峰期與常年比較,黃河流域大部棉區偏遲1-2天,長江流域大部棉區偏早1-3天。各地第三代成蟲發生盛期和第四代平均百株累計卵量預報如下:
|
省 份 |
成蟲發生盛期 |
與常年比較 |
平均百株累計卵量 |
|
河北
河南
山東
山西
陜西
安徽
江蘇
湖北
湖南
江西
四川 |
8月21日—9月9日
8月17—28日
8月25日—9月4日
8月22日—9月1日
8月20—30日
8月20—25日
8月22—29日
8月5—23日
8月9—25日
8月7—24日
8月14—21日 |
晚2天
晚1天
晚2天
相 近
相 近
相 近
早1天
早3天
早2天
相 近
早1天 |
300粒
200粒
300粒
60粒
60粒
60粒
80粒
180粒
220粒
180粒
80粒 |
預報依據
一、第三代棉鈴蟲總殘蟲量黃河流域大部棉區高于去年,長江流域棉區普遍低于去年
第三代棉鈴蟲總殘蟲量,與去年同期比較,河南、河北、山東分別偏高50.9%、49.3%、30.2%, 江蘇、安徽、湖北、山西分別偏低74.6%、73.8%、15.9%、35.5%,湖南相近;與歷年平均值比較,全國各棉區普遍偏低,其中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天津、山西、安徽、江蘇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分別偏低18.8%、29.4%、19.9%、22.2%、73.3%、86.9%、87.9%、23.3%、3.3%、70.0%。
二、黃河流域大部棉區晚發遲衰棉田面積大,利于棉鈴蟲為害
今年晚發遲衰棉田面積所占比率,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天津、山西、安徽、江蘇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四川分別為19.0%、18.3%、25.0%、29.3%、25.0%、22.6%、37.6%、30.6%、23.3%、40.0%、23.9%。與歷年同期平均值相比,天津、山東、河北分別偏高29.3%、20.7%、2.5%,利于棉鈴蟲發生為害;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四川分別偏低20.9%、6.9%、9.3%、5.0%、21.6%,不利于棉鈴蟲的發生為害。
三、氣象條件對長江流域大部棉區棉鈴蟲發生有利
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,8月份,江西、湖南、湖北等長江流域大部棉區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,氣溫正常,對四代棉鈴蟲發生有利;華北南部、黃淮、淮北、江漢西北部地區降水偏多,氣溫偏低,對第四代棉鈴蟲發生有不利影響。
(病蟲害測報處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