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在的位置:中國農業儀器網 > 行業動態 >今日話題:山西呂梁“8+2”農業振興計劃的幾點啟示
今日話題:山西呂梁“8+2”農業振興計劃的幾點啟示
呂梁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,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道路上,2012年起實施了“8+2”三年振興計劃。經過一年的實踐,該計劃取得顯著成效,對貧困地區實現農民增收致富、加快建成小康社會作出諸多有益探索。
立足市情,開辟農業發展路徑
近年來,山西省呂梁市依托煤鐵鋁等資源優勢[-1.59%],經濟社會迅猛發展,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達1230.4億元,成為一個發展新區。但是,經濟快速增長,掩蓋不住貧困現狀,2012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364元,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有88萬,占全市總人口377萬的23.3%,占鄉村人口220萬的40%,呂梁依然是全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。
面對農民貧困、一產薄弱的現狀,市委、市政府立足本地實際,著力破除發展瓶頸,作出了實施“8+2”農業產業化振興計劃的重大決策。“8+2”的內涵是,大力發展核桃、紅棗、雜糧、畜牧、蔬菜、馬鈴薯、林下中藥材、食用菌八大產業,抓好市場建設和龍頭企業建設兩個關鍵環節。
強力推進,緊緊抓住關鍵環節
(一)政府主導,政策扶持,強化督查落實。市、縣兩級成立了產業化領導組和辦公室,制定出臺了2個工作方案和10個產業實施方案,市、縣、鄉三級共抽調農口系統干部科技人員2178人包鄉鎮、包村、包重點產業。財政部門拔付1億元的專項扶持資金,13個縣市區投入配套資金6.23億元,在呂梁大地農村的各個角落,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現代農業產業大建設。
(二)企業引領,專業合作,助推農民增收。柳林聯盛集團與留譽槐樹溝合作社共同組建聯盛農業開發公司,以工業反哺農業,以農業園區為承載主體,實現了農村企業化、農民工人化,整個園區實行了標準化、專業化、機械化和一體化,通過村企聯動,帶動村民持續穩定增收。汾陽山寶食用菌生物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對生產加工實施進行擴建,生產能力達到日產菌棒5萬個,為蘑菇種植戶提供全方位服務,帶動全市食用菌產業快速健康發展。1~8月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55.8億元,同比增長20%,全年將超過80億元。
目前,全市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098家,吸納帶動農戶21.25萬戶,覆蓋2559個行政村,覆蓋率為84.8%,成為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、農民持續增收的“助推器”。
(三)市場催化,產業集聚,產生放大效應。“8+2”農業產業化催生了現代農貿市場,汾陽核桃、柳林紅棗、離石農副產品、嵐縣馬鈴薯和孝義蔬菜五大批發交易市場,占地1250畝、投資概算15億,將陸續建成投入使用。
市場推動產業集聚,必然產生“8+2>10”的效果。臨縣城北紅棗園區,入駐的四家企業中,山西中鷹大紅棗產業有限公司,投資6.5億元建設紅棗深加工項目,建成后可消化當地紅棗1億斤,新增就業800余人,可帶動農戶7000余戶,平均戶均增收6500元;呂梁豐潤紅棗有限公司,投資9963萬元建設年可生產1.3萬噸紅棗特色產品深加工項目,建成后銷售收入4.5億元,可安排就業300余人。
注重項目,農業產業迅速發展
該計劃實施一年,八大產業迅速發展。一是核桃紅棗產業水平大幅提升。今年建設的2.5萬畝核桃標準化管理示范園區、1萬畝紅棗標準化管理示范園區、600間烘紅棗干房已基本建成,全市干果總產量超過3.4億公斤,果品銷售收入16億元以上,主產區農民人均林果收入1000元以上。二是綠色商品薯、有機雜糧基地建設快速推進。馬鈴薯以嵐縣為重點種植總面積達到20萬畝,新建綠色商品薯生產基地1萬畝,雜糧規劃10個AA級種植示范區建成2萬畝綠色有機谷子基地,簽訂產銷合同5000余份,收購價每斤比市場高出0.1~0.3元,參與農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。三是食用菌、設施蔬菜產業取得重大突破。建成5000孔窯洞、15萬平方米窯洞食用菌項目,蘑菇產銷兩旺,每孔窯洞年純收入7300元;2萬畝蔬菜溫室大棚全部入種,新開工建設1.5萬畝大棚。四是林下經濟、畜牧產業高位起步。規劃建設一批林下中藥材、種草、養殖項目,在核桃樹幼林空地發展中藥材1萬畝,交口縣虎明養殖園區林下種草養豬示范項目已連片種植紫花苜蓿4000余畝,引進藏香種豬250頭;森眾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生豬野豬混養規模今年超過2000頭。
幾點啟示
“8+2”農業產業化振興計劃,打開了呂梁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,開辟了農民增收渠道,廣大群眾看到脫貧致富的希望,熱切期盼,積極參與。這一模式對貧困地區實現轉型跨越發展有三點啟示:
一是要樹立全面的資源觀,在開發地下礦產資源的同時要注重開發地上動植物資源,注重開發可持續發展的產業,因地制宜發揮多種資源優勢。二是要樹立全面的產業觀,在加快工業化進程中,注重三次產業協調發展,避免產業嚴重失衡帶來經濟社會畸形發展。三是要樹立全面的民生觀,在推進城市發展造福城市居民的同時要注重鄉村統籌發展,更多地關注農民、關心貧困人口;要特別注重發展能夠最直接、最現實帶動農民增收的農業產業和涉農項目,使農民經營性收入大幅增長,生活水平快速提高,農村經濟社會飛躍發展,實現轉型跨越發展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。
- 【中國農業儀器網】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。
- 上一篇:論生態有機農業補貼的必要性
- 下一篇:走進楊凌農高會的“神奇蔬菜”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