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在的位置:中國農業儀器網 > 行業動態 >雙鴨山市:5個堅持推動農村農業經濟成功轉型
雙鴨山市:5個堅持推動農村農業經濟成功轉型
全市糧食產量連續十年實現增長;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,達到11000元;全市水稻標準化育苗率達到90%以上;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81戶,農產品加工總量達到210萬噸;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44個;全市畜牧業產值達到44.8億元;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%以上;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突破13萬人……
這一個個看似枯燥的數字,凝結著全市上下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不懈努力。尤其是近些年來,我市始終堅持政府主導,在農業基礎建設、創新思維方式、完善發展機制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,農業農村經濟在實現跨越轉型的進程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。
強化基礎提升糧食產能
作為國家糧食主產區,近年來,我市始終把強化農業基礎建設,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首要任務,著力在結構調整、農機工程、水利工程、科技工程等綜合配套應用方面下功夫,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。全市堅持按照“411”結構布局調優種植結構,走綠色、有機農業發展之路,確保了農業在穩定糧食產能前提下實現可持續發展。2013年,全市實播農作物631萬畝,主要農產品產地實現了無害化種植,種植結構呈現“411”的發展模式。
堅持以科技化提高種植水平,糧食單產明顯提升。幾年來,新建了18000多棟高標準水稻育秧大棚,徹底消滅了分散式中小棚育秧。水稻單產由10年前的396公斤/畝提高到500公斤/畝。堅持水利配套工程建設,改善農業生產條件。加快推進了龍頭橋灌區、安邦灌區等配套與節水改造和節水增糧工程。堅持以農機化推進農業現代化,促進了傳統種植方式向規模化方向的轉變。全市共建成農機作業合作社44個,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56萬千瓦,農機田間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2%以上。
創新思維建設現代化大農業
作為傳統農業種植區,我市在推進農業工作的過程中,能夠打破傳統條框的籬笆,充分利用國家鼓勵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良好機遇,堅持將項目開發與園區建設、基礎設施建設與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有機結合起來,以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帶突破口,提升引領全市向現代化大農業邁進,努力實現農業效益的最大化。
全市重點在同三、依饒等主要公路沿線打造了9條現代農業示范帶,建設45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,總面積163萬畝。集中打造了寶清縣方勝現代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、集賢縣高豐村水稻智能化育苗區、饒河縣萬畝水稻示范園區等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35個,帶動全市糧食生產實現了高產優質高效。全市標準化栽培率和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0%和98%。寶清縣現代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實現了水稻集約化生產智能化控制,示范片建設工程可新增糧食產能150萬公斤,促農增收405萬元。饒河縣萬畝水稻種植基地在水稻催芽、育秧、灌溉、預警各環節全部實現國內最先進的智能化控制,3年內將打造成純天然綠色有機水稻種植基地。
完善機制激活生產要素
在發展進程中,我市始終能夠順應形勢要求,遵循經濟規律,運用工業化、市場化的理念來謀劃和推進農業農村工作。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不斷完善,市場化體系建設加快推進,農村新型合作組織和社會化服務逐年壯大。各縣區圍繞綠色水稻、優質玉米精深加工,構筑了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,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集群,拓寬了農產品走向市場的通道。去年,我市龍頭企業共聯結基地360萬畝,帶動農戶12萬戶,農戶戶均增收1900元。
兩年來,全市共實施千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及流通項目100多個,對全市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撐和拉動作用。僅去年一年,就運作實施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及流通項目12項,完成投資10億元,
全市有機食品、綠色食品、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513.3萬畝,占農作物種植總面積的81.3%。以寶清紅小豆、白瓜子、饒河黑蜂、集賢板子房西瓜等地理標志品牌為統領的綠色食品知名度迅速提升。加快培育了雙鴨山糧食批發市場、集賢四達中俄國際貿易中心、寶清白瓜子交易大市場、寶清新農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等大中型農業市場主體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87個。
拓寬思路增加農民收入
我市在發展種植業的同時,積極發展蔬菜業、養殖業和勞務產業,多措并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,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%以上。緊緊圍繞養殖業過腹增值,加快推進畜禽養殖標準化基地建設,提高畜產品質量效益。幾年來,全市共建成規模養殖場798個,今年全市又新建了10個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。
擴大了對外出口蔬菜基地的建設規模,提高了設施蔬菜的建設檔次和標準,增加城鄉居民應季、反季蔬菜的供應量以及對俄蔬菜的出口量。2013年,全市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10.5萬畝,比上年增加2000畝。
在勞務產業方面,我市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及時向農民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培訓,引導農民走出田園進城務工,積極組織農民參加各種勞務對接活動,加大開拓市外、省外和境外市場輸出渠道,推進了勞務產業的蓬勃發展。目前,我市農民勞務收入占總收入比重已達1/4左右,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全市年均轉移農村勞動力13萬人,實現勞務收入7.5億元。
政府主導推進新農村建設
在新農村建設中,我市堅持將新農村建設工作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內容,科學規劃,強化責任,加大投入,嚴格考評,形成了黨政領導親自抓、分管領導具體抓、部門協作配合抓,上下聯動,齊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。
幾年來,堅持“三項重點”工程滾動實施,使我市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顯著改善。不僅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,所有建制村全部建成標準化活動場所,實現了人畜飲水安全,而且為期五年的泥草房改造任務基本完成。今年“時代新城”三期啟動8個建設項目,計劃建設8000戶,占地68.8萬平方米,目前已開工2.58萬平方米,預售145戶。饒河縣率先完成7棟主體工程。啟動了美麗鄉村三年行動計劃,制定《雙鴨山市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》,計劃用三年改造中心村83個,擬發展項目39個。目前,按照省定標準,已經建成五星級村8個,四星級村29個,三星級村92個,星級村數量占擬建中心村總數的64.5%。今年,我市有11個行政村申報了五星級村評定, 23個行政村申報了四星級村評定。
- 【中國農業儀器網】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。
- 上一篇: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赴延安市指導工作
- 下一篇:今日關注:我國農業的“外交建設”









